天空一无所有但能给你安慰:太空技术“落地”前景很美
添加时间:2024-10-14 20:02:56
探索浩瀚宇宙、发展航天事业不仅是为满足人类对外太空的好奇心,也是一国经济、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。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,如何实现太空技术和平利用,通过民间商业化、市场化运作推动技术交流,成为现阶段趋势之一。作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领域,也期待能直接借鉴、转化高精尖的太空医疗技术。
11月18日,在“2019太空技术和平应用(健康)国际研讨会”上,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田玉龙表示,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继续支持利用航天技术服务人类健康。而参会企业代表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目前能够看到在人工智能、远程技术、可穿戴以及医用机器人四个领域,太空医疗走到了民间医疗的前面,这几项技术在民间拥有发展潜力。记者同时了解到,在太空医疗向民间转化过程中,政策支持以及技术成本是企业较为关注的问题。
田玉龙在演讲中表示,要与世界航天各机构共同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,进一步加大和深化航天科技在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,特别要加大推动商业航天太空经济的发展。“未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三个方面予以后续支持: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国航天重大工程设施的开放合作力度;二是进一步推动在空间技术应用和国际商业航天的发展;三是进一步加强在空间医学、生命科学的教育和人才培养。”田玉龙称。
事实上,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及航天研究进程等,对外太空的探索承载了更多的现实经济意义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包为民表示,例如,针对地月空间经济区进行产业分析,可以看到非常可观的空间经济规模,未来地月经济区的发展还会带动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。“我们团队推算,到2030年、2040年、2050年我们的地月经济区总产值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、19万亿人民币以及93万亿元人民币这样一个设想。”
在与会专家看来,实现太空与地球之间的“互通有无”,既包括太空技术落地,利用外层空间大力推动航天科技在人类健康、信息社会、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广泛运用。也包括相关技术经民间商业运营、技术革新后的“反哺”。
英国科学与技术理事会会长芭芭拉·吉内利表示,在医疗健康领域,科学家为太空开发的技术可以很容易进行地面的应用转化,并且已经有企业在做这样的工作,“例如小型的3D成像仪可以进行向内窥镜的转化,直接深入人体消化道进行三维成像,可以为体检提供更全面的信息;还有就是一款正在开发的,由离子驱动器转化来的3D医疗诊疗设备,制作完成后可以早期症断出癌症。”
在民间医疗企业看来,每个国家都拿出了自己最精尖的技术发展航天科技,如果里面有些技术可以转化为民用的话,可以让企业减少很多前期的研发,直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推广。
与会企业代表、深睿医疗联合创始人乔昕向媒体表示,目前能够看到的是在人工智能、远程技术、可穿戴设备、医用机器人几大领域,太空医疗技术比民间医疗技术走得更前,这几项技术落地民间后更有发展潜力,“今天会上讲的一个可穿戴心脏设备,利用传感器技术对宇航员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传输,这项技术就可以用在一些社区养老场景里。一些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,他们需要一些家庭实时监控、报警的管理。这些技术目前对于民间企业来说有一些技术瓶颈,想要承接转化太空医疗技术会面临政策、保密机制这些门槛。所以我们也期待有一些政策的落地。”
除了承接太空医疗技术的转化外,乔昕认为,目前民用企业已经研发出的手术机器人、小型治疗舱、AI辅助诊断等技术,也可以经过升级改造后供宇航员在外太空使用,“当然,如果希望惠及更多人群,技术转化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。”能推广到民用的都是经济的、大家能负担得起的技术。